越想讓孩子聽話,孩子越不聽話,試試阿倫森效應
今天同事小鐘來上班的時候,神色非常不好,一直處于低氣壓狀態。于是借著午飯的時間,我就問了問原因,才知道是因為他家小孩的緣故。
他家孩子現在五年級,之前一直是乖巧可愛的,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,無論小鐘夫妻倆和孩子說什么,孩子都不愿意聽。
今天早上就是如此,小鐘老婆讓孩子帶上保溫杯,里面有裝好的溫水,因為現在天氣還不是很熱,所以不希望孩子喝涼的。但孩子死活不愿意帶,于是雙方就爆發了非常激烈的矛盾,甚至孩子還說出了“憑什么要聽你的”,讓小鐘老婆非常傷心。
于是在氣憤之下,小鐘打了孩子一巴掌,家里徹底鬧翻了天,孩子死活不愿去學校,甚至鬧著離家出走,后來直到家里老人買菜回來,這場鬧劇才算收了尾。
我在聽了小鐘的訴說后,不禁陷入了沉思,因為現在這種情況真的太過普遍,可惜很多家長并不知道孩子為什么不聽話,所以就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。
孩子為什么不愿聽話?
面對孩子不聽話的問題,絕大多數家長都把原因歸結到了孩子身上,認為是孩子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,不理解自己是為了他們好,但從未在自己身上找過原因。
a父母對孩子說話不算話
朋友小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常常會說出各種承諾,以此激勵孩子,但是當孩子達到了要求后,小妍又會反悔,不愿意兌現。
就拿前段時間的期中考試來說,小妍答應她家小孩只要考到班級前十,就給孩子買心儀很久的樂高。結果等成績出來后,小妍面對孩子第九名的成績反了悔,表示只有期末也考到前十,才會給孩子買樂高。
孩子在聽到了這一答復后,表現得悶悶不樂,上課的時候也不再像之前認真聽講,每天作業也不按質按量地完成了,于是孩子老師找到了小妍詢問情況。
后來在了解到原因后,老師嚴厲批評了小妍,表示答應孩子的事情,一定要做到,否則怎么能讓孩子聽從自己的話呢?
所以很多家長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,不如反思一下自己,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曾答應過孩子什么,但是并未兌現,導致自己在孩子心里毫無地位,更別提讓孩子聽話了。
b父母的底線邊界不清晰
那么有些家長和小妍是截然相反的,他們對于孩子的要求,可以說是毫無理由地滿足與答應,即使是一些看似很無理的要求。
教育專家尼克森就曾在他的書中談道:教育中的邊界線,能為孩子的不當行為做出警示,能杜絕孩子的無效試探。
這類家長教出的孩子不聽話,很大原因是出于對孩子的試探,因為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這種不聽話,探尋到家長的最終底線。
就比如,孩子沒有寫完作業就想出去玩,家長答應了孩子,但是在下一次,家長卻沒有答應孩子,就容易帶來潛在的問題。
因為家長對于孩子出去玩的界限并不明確,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的,時間久了后,孩子就會覺得家長的底線和邊界是可以試探的。因此他們對于家長的話,就會存在懷疑,所以會有不聽話的表現。
c父母的溝通方式有問題
家長這個角色,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,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做,所以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,難免會把握不到度。
特別是有的家長對待孩子,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,所以他們覺得無論自己怎樣教育孩子都是對的,因為自己也是為了孩子好。
但孩子并不是家長的,他們并不一定能夠理解家長的意思。而且有的家長在說話的時候,態度可能比較強硬,用命令的語氣,這往往會激發出孩子的叛逆心理,使得他們不愿意聽家長的話。
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,孩子平日是比較乖巧聽話的,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的。但前幾天早上因為孩子起遲了,沒有太多時間允許孩子挑選今天穿的衣服,于是我就以命令的口氣要求孩子穿紅色的毛衣。
孩子在聽了后,表情變得不太自然,但也沒說什么,只是從那一刻到出門,都沒再和我說過一句話。
后來到了車上,孩子才主動開了口,表示我剛剛對他說話的口吻太過命令,讓他感到很不舒服,所以希望下次可以不要這樣對他說話。這時我才意識到了剛剛的不妥,趕忙和孩子道了歉,并表示下次盡量不要這樣做。
絕大多數家長在日常生活中,肯定也會出現和我一樣的問題,因為自己說話的口吻有命令的語氣,讓孩子感到不舒服,所以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感,不愿聽自己的。
家長學會利用“阿倫森效應”,孩子自然能夠乖乖聽話
那么面對孩子不聽話的局面,家長其實可以利用阿倫森效應進行解決,這不僅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聽自己的話,而且也能避免很多矛盾的出現。
所謂阿倫森效應,其實就是指人們會隨著不斷增多的表揚,變得越來越好、越來越積極,但如果這種表揚逐漸減少,人們的積極性可能會隨之減少,甚至變得非常消極。
所以家長不妨可以利用阿倫森效應,抓住這種越是表揚,越是積極的心理,讓孩子逐漸開始聽自己的話。
編輯推薦:
剛生完孩子后,這6類人再親也別抱寶寶
越想讓孩子聽話,孩子越不聽話,試試阿倫森效應
孩子在春天長得更快嗎?要不要給孩子補鈣?
“國際不打小孩日”可不可以“理智”地打孩子?
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培養孩子同理心的三大要點
把子女放第一位的家庭,多半是悲??!
一位家長的反思筆記!你中招了嗎?
與睡渣寶戰斗的兩年:從焦慮到佛系
一頓奶粉、一頓母乳,時間上要怎么分配?
冰凍存儲的母乳,怎么解凍給寶寶喝?
孩子犯錯時,"打罵行為"不可取,這樣處理更重要!
一輛車折射的親子觀 受奶爸青睞的理想ONE到底有什么魅力?